信用债盘前提示| 市场窄幅震荡,个债仍遭大面积抛售
時間:2023-01-26 03:44:15 來源:
天長新聞網
來源:華夏時報 4批次清熱解毒口服液抽檢不合格,批次涉及輔仁藥業、清熱鐘山藥業等多家企業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于娜 北京報道 近日,解毒檢不家企國家藥監局發布了一批藥品不符合規定的口服通告,有6家企業生產的液抽藥業藥業業8批次藥品出現不合格。 不合格藥品分別為清熱解毒口服液、合格金銀花、涉及桃仁、輔仁茜草,鐘山標示的等多生產企業有輔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江西鐘山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次好醫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清熱安徽鴻坤藥業有限公司、解毒檢不家企安徽援康中藥飲片股份有限公司、口服安徽方氏制藥有限公司。液抽藥業藥業業 值得注意的是,清熱解毒口服液有三家企業均出現不合格,不合格項為“灰氈毛忍冬皂苷乙高于限量值”。 對上述不符合規定藥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已要求相關企業和單位采取暫停銷售使用、召回等風險控制措施,對不符合規定原因開展調查并切實進行整改。 此次國家藥監局通報的8批次不合格藥品均為中成藥或中藥飲片?!度A夏時報》記者梳理近半年來的河南、四川、黑龍江、海南等地藥監部門通報發現,多家藥業因生產銷售不合格產品相繼被通報和處罰,其中涉及到中成藥、中藥飲片產品占到不小比例。 對于造成產品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等問題,《華夏時報》記者聯系采訪輔仁藥業等幾家被通報企業,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知名藥企產品不合格被通報 百度百科顯示,清熱解毒口服液為中成藥,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主治熱毒壅盛所致發熱面赤,煩躁口渴,咽喉腫痛等癥;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見上述證候者。其配方組成為石膏,金銀花,玄參,地黃,連翹,梔子,甜地丁,黃芩,龍膽,板藍根,知母,麥冬。 國家藥監局通告,經蘇州市藥品檢驗檢測研究中心檢驗,標示為輔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江西鐘山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好醫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4批次清熱解毒口服液檢出高于限量值的灰氈毛忍冬皂苷乙。 上述涉及企業中,上市公司輔仁藥業是曾經的明星企業,此前在今年11月,由于未按時披露年報、季報,業績預告披露不準確、控股股東未依規披露減持計劃等原因,輔仁藥業、其控股股東輔仁集團及有關責任人收到了上交所下發得予以紀律處分決定。 另外一家江西鐘山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此前也曾有過藥品抽檢不合格的情況,天眼查顯示,該企業近年還涉及多起金融借款、買賣合同糾紛,身為被告/被上訴人需執行的金額有240多萬元。 另據此次國家藥監局通報,經深圳市藥品檢驗研究院檢驗,標示為安徽鴻坤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金銀花不符合規定,不符合規定項目為含量測定。經安徽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檢驗,標示為安徽援康中藥飲片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和抽取自安徽省春源大藥房有限公司的2批次桃仁不符合規定,不符合規定項目包括性狀、顯微鑒別。經甘肅省藥品檢驗研究院檢驗,標示為安徽方氏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1批次茜草不符合規定,不符合規定項目包括性狀、顯微鑒別。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要求相關省級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組織對上述企業和單位存在的涉嫌違法行為立案調查,并按規定公開查處結果。 需有效手段讓企業引以為戒 《華夏時報》記者查詢藥監部門公布信息發現,近半年來,已有多家藥企產品在抽檢中不合格被通報,其中既包括上市公司,也有地方知名企業,醫藥企業生產和管理漏洞頻出引發關注。 9月1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17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的通告,標示為山西國潤制藥有限公司等14家企業生產的乙酰半胱氨酸注射液等17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其中涉及2批次藿香正氣水、8批次菊花、1批次茜草、4批次紫草。 安徽省藥品監管局今年9月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亳州市圣海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因生產銷售的菊花(批號210301)不符合規定,被安徽省藥監局罰沒款共計人民幣59萬余元。另外,安徽新興中藥材飲片有限公司和安徽健誠中藥飲片有限公司因在飛檢過程中發現質量體系不能有效運行、中藥飲片質量安全存在風險隱患等問題,被要求暫停中藥飲片生產,同時要求對檢查中發現的相關違法違規線索,由省局第二分局依法立案查處。 11月15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通告,經遼寧省藥品檢驗檢測院等3家藥品檢驗機構檢驗,標示為洛陽順勢藥業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生產的接骨七厘丸等19批次藥品不符合規定。其中,18批次不合適產品涉及中成藥及中藥飲片,涉及到的西藥產品為兒童藥上市公司海南葫蘆娃(16.330, -0.98, -5.66%)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被查出的維U顛茄鋁膠囊Ⅱ(批號:211101),其顛茄提取物的有效成分含量不達標。 12月14日,湖南省藥監局通報稱,湖南省松齡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查實生產銷售劣藥菊花(批號:211201),不合格項目為禁用農藥殘留量。省藥監局決定對企業給予:沒收批號為211201的菊花236.76kg;沒收違法所得90759.64元;處貨值金額一倍罰款,計110989.15元;上述罰沒款合計201748.79元的行政處罰。 對于上述涉及生產銷售劣藥的企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的相關規定,已經受到或將面臨沒收違法所得,處違法生產、銷售藥品貨值金額2.5倍的罰款(違法生產、銷售的藥品貨值金額不足十萬元的,按十萬元計算),以及沒收召回該批劣藥的處罰。但是業內人士指出,在對于藥企加強監管的同時,通過有效手段促使其加強自我生產和管理的規范發展也十分重要。 醫藥產業戰略顧問周樹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對于涉及西藥產品抽檢不合格的藥企應該嚴格執行招采信用評價制度,只有涉及到藥企參與集采資格的根本利益,才能促使其更加重視產品生產管理規范,另外中成藥、中藥飲片集采已經如箭在弦,產品質量也將成為相關中藥企業入局集采的關卡。 責任編輯:馮體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