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升至去年9月中来最高 成分股万国数据涨超15%
時間:2023-01-27 03:28:20 來源:
天長新聞網
來源:證券時報 XBB會不會導致二次感染?專家:傳播速度可能更快 據央視網消息,致次專家張伯重癥指征XBB、感染更快個轉BQ.1、傳播BQ.1.1致病性和之前的速度聲沒毒株差不多,但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了。禮最因此,新發效藥造成的有神藥特病毒傳播速度可能比之前更快。如果遇到這幾種毒株,致次專家張伯重癥指征再次感染的感染更快個轉概率主要取決于兩方面:一方面是再次遇到的毒株與BA.5和BF.7有多少重疊,如果病毒一直變異,傳播交叉保護作用降低了則可能造成感染;另一方面則是速度聲沒看個人自身抗體水平。 沒有所謂“特效藥”!禮最張伯禮給出5個轉重癥指征 目前,新發效藥北方一些城市已經度過感染高峰,有神藥特正在應對即將到來的致次專家張伯重癥指征重癥高峰。很多“陽過”擔心自己或家人會發展成重癥,而那些還未中招的人們,對于未知的重癥高峰充滿擔憂,各種疑問接踵而來。 “高燒不退是重癥嗎”、“咳嗽不停是病情在加重嗎”、“陽康后還會轉重癥嗎”…… 對于大部分居家康復的人,如何判斷自己到底是在逐漸康復還是有重癥趨勢?如何預防轉向重癥?針對這些大家近期普遍關切的問題,央廣網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 預防重癥、提升重癥患者的救治效果,及早發現、及早研判、及早治療非常重要。張伯禮表示:“很多患者誤以為自己在好轉,等出現急性癥狀再送到急診時,就已經延誤了治療時機?!币虼?,及早發現重癥的指征非常重要。 感染奧密克戎毒株的居家康復期間,如何判斷病情是在逐漸康復,還是出現了轉重癥的趨勢呢?張伯禮給出了5個轉重癥標準: 1.發熱持續不退。一般情況下,發熱超過38.5℃,服了退燒藥,仍發熱持續3天以上要特別關注。 2.呼吸困難,活動后氣喘,呼吸頻率比較快。一般情況下,健康人的呼吸頻率大致為每分鐘10~20次,如果每分鐘呼吸超過30次,需要重點關注。 3.持續出現比較嚴重的惡心、嘔吐、腹瀉等消化系統癥狀。 4.精神狀態不佳,出現淡漠、恍惚、煩躁,或反應遲鈍等表現。特別警覺一些老年人機體已經缺氧,卻沒有呼吸困難的表現,這是靜默性缺氧,如果家里有血氧儀,應監測指氧飽和度,若持續低于93%,要及時送醫。若無血氧儀,觀察活動后的表現,出現氣促、心慌及精神狀態差的也要格外關注。 5.原有基礎病加重。比如,原來血壓控制得不錯,“陽了”后血壓控制不住了,或者出現了頑固的心絞痛、血糖明顯增高等問題。 張伯禮強調,以上現象都可能是轉向重癥的標志,出現1條就應特別注意,若同時出現多條就必須及時送醫。 近期,多個城市出現了感染高峰、重癥高峰,重癥患者較多,導致各大醫院急診爆滿、ICU病房緊張?!斑@波疫情比預想的進展要快,規模要大?!睆埐Y表示,雖然重癥的比例不高,但在感染高峰期,感染人數多,重癥患者的絕對值并不低。目前各地增加發熱門診、擴容ICU、調配重癥醫護力量等相應措施后,局面已經初步得到改觀。 日前,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轉發了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等地方加強院前醫療急救服務的經驗;《中國中醫藥報》轉載了上海市老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醫藥救治工作專家共識,都將有助于其他地區提升重癥患者的救治能力。 “重癥救治的目的是千方百計搶救每一個病人的生命?!睆埐Y強調,綜合此前的經驗,做好以下三點很重要。 1.早發現,早研判,早治療,可有效防止重癥轉危重癥,也可以給治療搶救爭取時間。關口前移,先癥而治,截斷病勢,提前預判病勢發展,及早采取有針對性的干預措施,阻斷病情進展。 2.重視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肺炎,但更要重視基礎病的治療。張伯禮說:“我們看到很多病人到了最后不治的階段,往往是基礎病造成的,而并不是病毒感染。因此,感染病毒只是個誘因,一定要重視基礎病的治療?!?3.要采取綜合治療,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非常關鍵。西醫在呼吸支持、循環支持方面非常重要,“是保命的”,張伯禮說,“但高熱不退、神昏不清、痰黏不咳、大便不暢、肺部滲出不吸收、正氣明顯虧虛等這些比較棘手的臨床難點問題,通過中西醫結合,可以有很好的療效?!焙芏辔V匕Y患者年齡大,身體狀況和營養狀況不好,通過扶正祛邪,祛除外邪的同時保護病人的正氣,一人一策,對癥治療,采用“通、清、托”多種方法,挽救了很多危重癥患者的生命。 近期,“特效藥”成了熱搜???。購買所謂的“特效藥”來防重癥真的有必要嗎?對此,張伯禮指出:“無論是西藥、中藥,都不存在‘特效藥’,更沒有‘神藥’?!币话慊颊哂闷胀ǖ母忻八幖纯?,也不用特別追求哪一種藥,包括“三藥三方”,當地產的常用感冒藥也完全可用。 張伯禮介紹,感染新冠病毒后,嚴格意義來說,中藥和西藥的作用只是輔助治療,幫助減輕一些癥狀,控制病情發展,減少轉為重癥的風險。即使“小分子特效藥”,它的機理也只是抑制病毒復制,并不能根除病毒。而且,這類藥的治療窗口期比較窄,只在感染后的5天內有效,且不宜與他汀類藥物等聯合使用。 張伯禮強調,感染新冠病毒后,用藥時一定要理智,合理用藥,還要有些耐心,藥物發揮作用要有一定時間。切記沒有神藥,沒有特效藥。更忌有病亂服藥、無目的聯合用藥,反而容易產生藥害。對抗新冠病毒的“主力”是自身免疫力。因此,囤藥不如囤“好身體”。調整好身體狀態,注意休息,適量多飲水,多吃新鮮水果蔬菜,保證營養的攝入,保持良好的情緒,提高機體免疫力,才是順利度過感染過程的最重要因素。 官方發文明確!“陽康”后9種癥狀,恢復建議來了 日前 北京衛健委發布了 新冠感染者恢復期健康管理指引 對“陽康”后9種常見遺留癥狀 明確了恢復建議 ↓↓↓ 出現“白肺”怎么治?如何避免新冠感染出現肺炎?專家解答 近期有網民反映,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就診過程中發現肺炎,甚至肺部CT出現“白肺”現象。什么是“白肺”?如何避免新冠感染出現肺炎?國家衛健委組織呼吸危重癥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回應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 問:請您簡單介紹“白肺”是什么,治療一般采取什么措施? 答:“白肺”是在臨床工作中一個口語化描述,不是有了肺炎就是“白肺”。醫務人員之間說“白肺”,是說患者肺炎比較重。很多情況我們不會叫“白肺”,而是描述是單側還是雙側,是在上還在下。只有當肺部雙側病變達到了75%以上,才叫“白肺”。 近期來看,部分就診患者是一般肺炎。極少數“白肺”的患者,也有相應的治療辦法。不論是重癥肺炎、低氧血癥或是急性呼吸衰竭,我們有相對成熟的治療辦法,從國際到國內都有相應的指南和策略。 近期從我們負責的北京定點醫院的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工作來看,目前住院病人的情況,“白肺”或者是說重型、危重型比例占到3%至4%。因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在臨床上治療是很成熟的,只要就診比較及時,醫生及時處理,進行吸氧,使用無創呼吸機、有創呼吸機,再嚴重還可以使用體外膜肺氧合儀(ECMO)等,有相當部分的患者可以好轉。 問:如何避免新冠感染因治療不及時而導致肺炎? 答:在冬季肺炎的發生比例較高。青壯年得了肺炎,體溫馬上就上來,發燒,呼吸道咳嗽、咳痰,這些癥狀都很明顯,往往會及時到醫院就診。老年人肺炎可能不發燒,也可能沒有明顯的呼吸道癥狀。部分老年人也表達不出來有何特別的癥狀,家人看到老年人不發燒也不咳嗽,有時候也就不重視了,可能會延誤就診。 老年人肺炎的起病比較隱匿,有時沒有明顯癥狀。不能按發燒、咳嗽、咳痰等年輕人的反應來觀察老人。要注意如果老年人突然不愛吃飯,整個人發蔫,或者嗜睡,要及時就診。要對老年人的情況密切觀察。 這里還有一些建議,冬季天氣寒冷,也是肺炎高發季節,即便沒有新冠,老年人有基礎疾病的,也容易得肺炎。要注意監測呼吸頻率,有沒有胸悶,有沒有呼吸急促等癥狀。血氧飽和度如果小于93%,就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問:冬季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間如何預防、治療? 答:不僅是冬季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等,還有心腦血管疾病,都是冬季高發病,都應注意監測,及時就醫。 慢阻肺在我國的比例較高,在冬季發病多,急診室和呼吸科病房住院病人較多。目前新冠流行,天氣寒冷,肯定會誘發慢阻肺的發作或加重。平時慢阻肺患者有低氧,可以在家進行吸氧,穩定期要堅持用藥,同時建議患者少出門,可以避免病情的加重或發作。如果因為肺炎誘發慢阻肺,喘加重了,就要來醫院及時診療。 湖南:免費發放 據湖南日報2022年12月31日消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貫徹落實省委常委會會議和省委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精神,扎實做好新階段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著力保護老年人、兒童等重點人群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2022年12月30日,湖南省新冠感染疫情防控指揮部向全省發出通知,決定在全省范圍組織開展免費發放“防疫健康包”,切實將省委、省政府的關心關愛送達到人民群眾心坎上。 通知明確,此次“防疫健康包”發放,將重點保障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和0—3歲兒童。對65歲以上合并8類基礎疾?。ü谛牟?、腦卒中、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慢性腎病、腫瘤、免疫功能缺陷)的老年人群優先發放。 其中,老年人“防疫健康包”包括:1.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2份);2.解熱鎮痛類退熱藥(3天用量);3.清熱解毒類中成藥(3天用量);4.醫用外科口罩(10只);5.體溫計(1支);6.健康服務溫馨提示(1份)。 兒童“防疫健康包”包括:1.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2份);2.對乙酰氨基酚混懸劑或布洛芬混懸劑(1瓶);3.抗病毒口服液(1盒);4.兒童用防護口罩(10只);5.體溫計(1支);6.健康服務溫馨提示(1份)。 通知要求,各地要結合當地實際,基本覆蓋到轄區確有需求60歲以上老年人和0—3歲兒童。同時,發放按照先農村后城市的原則。老年人發放先高齡(80歲以上)后低齡(60歲以上),先合并有基礎性疾病人群后無基礎性疾病人群。0—3歲兒童組織一次性發放。 責編:萬健祎 校對:陶謙 綜合央視網、央廣網、新華網(17.380, 0.48, 2.84%)、北京日報、湖南日報 責任編輯:凌辰 SF179